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从花剑赛道到学术殿堂,一位击剑运动员的跨界之旅
纽约,曼哈顿——哥伦比亚大学巴特勒图书馆的窗边,一位高挑的东方青年正专注地翻阅着一本厚重的经济学著作,阳光透过哥特式窗棂,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斑驳光影,若不是那双格外沉稳的手臂和挺直的脊背,很少有人会将他与那位曾在国际剑坛叱咤风云的“东方剑客”联系起来。
费若秋,这个曾经让欧洲击剑界为之惊叹的名字,如今已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一名普通而又不普通的研究生,从法国职业击剑联赛的领奖台到常春藤盟校的教室,这位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完成了一次令人惊讶的人生转向。
巴黎的辉煌:剑锋所指所向披靡
“很多人问我是否怀念在法国的日子,答案是肯定的。”费若秋微笑着,眼神中闪过一丝怀念,2018年至2023年,这位中国剑客在法国击剑联赛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,成为首位在法国顶级击剑联赛中获得“最佳外籍剑手”称号的亚洲运动员。
在巴黎期间,费若秋效力于著名的Racing Club de France击剑队,与多位世界冠军并肩作战。“法国的击剑氛围是无与伦比的,”他回忆道,“每天训练结束后,我们常常会讨论战术到深夜,那种对击剑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深影响了我。”
2022年马赛国际击剑大奖赛上,费若秋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在决赛中以一剑之差惜败于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恩佐·勒福尔,那场比赛被法国《队报》称为“近年来最精彩的花剑对决之一”。
转折点: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
就在职业生涯如日中天之时,费若秋却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不解的决定——暂停职业击剑生涯,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。
“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突然的决定,但实际上我已经为此准备了很长时间。”费若秋透露,早在职业运动员期间,他就在训练间隙完成了线上课程,并通过了GMAT考试。“击剑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:永远要为下一步做好准备。”
哥伦比亚大学击剑队主教练迈克尔·索哈恰尼斯基表示:“当费若秋的申请材料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时,我简直不敢相信,我们立即联系了他,不仅因为他出色的学术背景,更因为他能够为我们的击剑项目带来世界级的经验和领导力。”
平衡之道:在学术与体育间寻找默契
费若秋既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的研究生,也是校击剑队的助理教练,他的一天通常从早晨六点开始:两小时的技术训练,紧接着是全天课程,晚上则用于辅导校队成员和完成课业。
“时间管理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,”费若秋坦言,“但我发现击剑训练与学术研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——都需要极强的专注力、策略性和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能力。”
哥伦比亚大学击剑队队长莎拉·约翰逊表示:“费若秋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训练氛围,他不仅技术精湛,更懂得如何将复杂的战术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,在他的指导下,我们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升。”
经济学教授威廉·陈博士也对这位特殊的学生赞不绝口:“费若秋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样出色,他能够将运动员的纪律性和战略思维应用到经济模型中,常常提出独到的见解。”
东西方融合:文化碰撞中的成长
生于中国,成名于法国,如今求学于美国——费若秋的经历堪称跨文化成长的典范。
“每个阶段都给了我不同的礼物,”费若秋反思道,“中国的训练奠定了我的技术基础,法国的经历让我理解了击剑的艺术性,而现在美国的学术环境则让我学会了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这项运动。”
这种文化融合也体现在他的击剑风格上,欧洲媒体曾评价他的风格“兼具东方的技巧和西方的力量”,而现在,他正将这种融合的理念传递给哥大击剑队的队员们。
“我鼓励队员们不要局限于一种风格或流派,而是要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,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,这不仅是击剑之道,也是处世之道。”
未来规划:连接体育与学术的桥梁
尽管已经暂别职业剑坛,费若秋并未完全离开击剑世界,他目前正在参与一项与运动经济学相关的研究项目,分析职业体育中的跨国人才流动模式。
“体育经济学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领域,”费若秋解释道,“通过经济学模型分析体育现象,不仅可以提高运动表现,还能优化赛事运营和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。”
他透露,未来可能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击剑训练中,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提高训练效率。“想象一下,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算法预测对手的战术倾向,或者通过生物力学分析优化动作效率,这将彻底改变击剑训练的方式。”
致年轻运动员:多元发展的可能性
费若秋的经历为年轻运动员提供了另一种职业规划的可能性,在他看来,体育训练与学术追求并非对立,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。
“很多人认为运动员必须全身心投入训练,否则就无法达到顶尖水平,我的经历证明,多元发展不仅可能,而且能够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。”费若秋建议年轻运动员,“不要将自已局限在一个身份中,体育训练培养的品质——纪律性、抗压能力、战略思维——在任何领域都是宝贵的财富。”
他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:“文化学习不仅是为退役后做准备,它还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运动项目,当我学习心理学后,我对比赛中的心理博弈有了更深的理解;学习经济学让我能够从效率角度分析训练方法。”
重返赛场的可能性?
当被问及是否会重返职业剑坛时,费若秋没有给出明确答案。“目前我专注于学业和教练工作,但我从未正式宣布退役,也许有一天,我会带着新的理解和视角重返赛场。”
有消息称,他可能代表中国参加2025年全运会,但费若秋对此不置可否:“目前讨论这些还为时过早,我现在享受作为学生和教练的双重角色,这让我能够以不同方式回馈这项运动。”
哥大剑队的未来
在费若秋的帮助下,哥伦比亚大学击剑队正迎来一个新时代,队员们不仅技术水平有所提高,对击剑的理解也更加深入。
“费若秋教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一种态度,”队员詹姆斯·米勒说,“他让我们明白,击剑不仅是体育比赛,更是一种智力与身体的双重艺术。”
随着常春藤联盟击剑锦标赛的临近,哥大剑队正蓄势待发,虽然费若秋不会以选手身份参赛,但他的印记将明显体现在每个队员的表现中。
从巴黎的剑道到纽约的课堂,费若秋的旅程远非常规,却展现了一位现代运动员的多样可能性,在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体育与学术并非两条平行线,而是可以交汇并相互成就的路径。
正如他所说:“剑道与学术之道,本质上都是追求卓越的途径,不同的是,一条用剑尖书写精彩,一条用笔尖探索真理,而我幸运地,能够同时行走在这两条道路上。”
在哥大古老的校园里,这位旅法剑客继续着他的跨界之旅,用手中的剑和笔,同时书写着体育与学术领域的精彩篇章,他的经历正激励着更多年轻运动员突破传统界限,探索职业发展的新可能。